“媒”眼看法院 |“小法院”释放诉源治理“大能量” --媒体集中探访“诉源治理”屈原样本
2023-11-06 16:22:11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马志军 | 作者:蔡艳 | 点击量:8522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蔡艳)“我要让群英们来给我们断断这是非,看看到底谁是谁非?”

“我同意,走,到法院调解去,毕竟不费钱。”

听着就像春晚小品。后来到法院怎么就“尽释前嫌”了?有什么秘诀?

一个“小法院”如何在8万人口区域获得百姓的称赞和认可,形成“诉源治理”的屈原样本。有哪些创新经验及做法?

日前,部分省级媒体记者集中探访屈原管理区人民法院,揭秘“小法院”如何释放诉源治理“大能量?”

“法院+N方”联动解纷  答出治理效能“最优解”

走进屈原法院,显得格外安静,鲜有办理诉讼事务的群众的身影,有的只是忙于审判辅助事务的工作人员。昔日印象里嘈杂繁忙的群众诉讼场景怎么消失了?

通过与法院工作人员的交流,来访记者找到了初步答案。

屈原法院主动融入了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充分调动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行业组织以及人大代表、社会群英等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了参与解纷、巡回审判、司法建议、普法宣传“四本台账”,以创新的精神、系统的思维、务实的举措,全面开展诉源治理工作。

“目前我们法院只有16名正式干警,6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另聘2名特邀调解员,如果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那必然不堪负重!”屈原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卢安林说。只有想尽办法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不断加强“法院+N方”的诉调联动,通过”N”的高效解纷作用,才能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合力。

媒体记者仔细观览了屈原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展板,向代表委员主动汇报诉源治理工作情况、召开诉源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举办了诉源治理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大优秀群英评选活动、开展巡回审判、综合治理、民意沟通进乡村、进社区活动等一系列的工作举措,将屈原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朋友圈”越做越大,激活屈原基层社会治理“一池春水”。

“屈原法院诉源治理的十大案例极具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以案释法,真正做到了让更多法治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来访记者对屈原法院诉源治理工作频频点赞。

社区法官+群英解纷  会诊把脉对症“开良方”

“他家的牛把我家的菜园子毁了,我打了牛,他就打我,我要告他赔偿,还要他坐牢......”

“多大点事,牛又不是故意的,它挨打了都没吭声,你俩骂骂咧咧还动手,搞得就热闹啦!”

吵闹的人听到这话,相视一笑,便不再吵了。

在天问街道诉源治理工作站,记者看到充满戏剧性的这一幕。刚调解完案件的许建明法官说,乡邻之间的很多纠纷争端多是小事引起,有的为“面子”,有的一时冲动,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酿成大的事故或矛盾。

怎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屈原法院紧抓前端,不仅在辖区所有乡镇街道均设立诉源治理工作站,而且明确司法联络员,引入“社区法官”坐班制度,员额法官每半月轮流在每个社区坐班一次,进行提前介入、主动释法、源头化诉工作,解决基层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难事,发现基层能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

为了防治未病,屈原法院还建立了特邀调解员和特邀调解组织名册,既将员额法官纳入乡镇“群英谱”,又将“五老”“五员”纳入法院调解“工作队”,采用“法官讲理、群英说理”二者互补的方式,力促“化诉止争”向“少诉无诉”转变。

同时,主动判后答疑,让当事人真正服判息诉,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裁判文书义务,实质性化解纠纷。截至10月份共引导诉源治理工作站解纷249起,上诉案件数同比下降10.13%,较好地做好诉源治理的“后半篇文章”。

“诉讼案件是社会矛盾纠纷的‘晴雨表’,屈原法院推动将工作站诉源治理工作纳入了屈原管理区绩效考核指标,重点考核化解矛盾质效,以考核指挥棒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行稳致远。”屈原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欣辉向来访记者介绍。

自下而上预防,自上而下破难。两种治理智慧,贯通协同,形成了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诉前化解、闭环解纷。

要素式调解+分调裁解纷  打造高效解纷“新引擎”

慢慢地,嵌入的解纷力量越来越丰富,一片如火如荼中,我们看到大量冷静有力的解纷新引擎。

屈原法院法官专门给来访记者举了几个例子:

针对家庭、邻里、商业、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屈原法院聘请了政治素养高、工作经验足、群众口碑好的群英驻院做调解工作,并以调解人员姓名命名了调解工作室,将简单的案子引流到诉前化解。屈原法院2个调解工作室3年化解了700余件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达到了68.77%。

针对复杂的商业仲裁、劳动争议等案件,屈原法院进行第二次甄别分流,一部分案件交由速裁团队审理,一部分案件退回给调解员进行二次调解,实现矛盾纠纷梯次过滤,进入诉讼程序后,确保调解员+速裁团队=60%民商事案件通过“诉前调解+案件速裁”化解办结。

在屈原法院,通过发现诉源治理问题,见微知著,创新发展,实现“促进解决一片”的实践还有很多。

屈原法院因地制宜,通过数字平台有效整合多元解纷资源,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建立了一体化处理平台,构建了“法院+交警”“法院+工商联”等多元解纷平台,在诉前高效地化解了许多行业矛盾纠纷,避免了矛盾纠纷演变升级以及衍生案件发生,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同行全国人大代表、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阳岳球颇有感触说:“家庭、邻里纠纷中,很多事实说不清道不明,屈原法院推行的诉源治理工作能够较好地让对抗的双方放下心结,努力达到双赢,实属不易。”

“看得出屈原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上下了很多功夫,像是开了一个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矛盾纠纷综合医院’,只要挂了号,就能前往对症的门诊‘看病’,协调配合,环环相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访记者做了个形象的比喻。

“屈原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本质是让群众共享司法的便利,大家法律意识强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也就活了。”卢安林补充道。

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行动是最有力的示范。采访结束,记者似乎已经看到,屈原法院法官疲于办案的那只手,和在日常辅助性事务中抽不开的那只手,都将被解放出来。而透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打造了一套诉源治理的“屈原”样本,“小法院”终将释放出诉源治理“大能量”。

责编:马志军

一审:许新文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